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从贵州村寨到意大利集市:两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出海尝试
2025-10-17 09:34:5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在佛罗伦萨历史悠久的手工艺盛会Artigianato e Palazzo集市上,两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以精心整理的贵州民族纹样、蜡染方巾、手工银饰和自制文化手册,成功吸引了托斯卡纳大区手工业协会项目经理的目光,让欧洲观众近距离感受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1.png

徐炜东正在讲解介绍册的内容

  来自贵州贵阳的陈玥汀和来自江苏常州的徐炜东,是两位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充满热忱的艺术生,目前同在威尼斯美术学院绘画系攻读研究生。在赴意大利留学前,他们特意深入贵州黔东南凯里等地的少数民族村寨,收集当地的传统布片纹样与银饰工艺。

  “自从决定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带出去,我们多次深入山区采集素材、撰写游记,同时努力探寻理解文化的多元视角。”陈玥汀回忆道。在村寨里,那些丰富多彩的布料与纹样给这两位艺术专业学子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即使是在专业美术教材中,我们也少见如此生动丰富的文化表达。”

  佛罗伦萨市集的意外收获 

  首次在佛罗伦萨集市展示时,两人的心情忐忑不安。为此他们特意制作了精美的文化介绍手册。“其实当时是有点不安的,世界各地文化在这里交汇,我们真的能引起注意吗?”陈玥汀坦言。然而,这份疑虑很快被当地艺术家的热情所消解。

2.png

陈玥汀和徐炜东用贵州比较有代表性的布制作了一张小地图,并简单介绍了贵州的地理、民族特色和分布

  一对从事陶瓷创作的老夫妇被他们的介绍手册深深吸引,反复翻阅欣赏。“当我们表达希望有机会在佛罗伦萨展示这些文化时,那位阿姨竟然直接撇下摊子,带我们去找展会负责人。”徐炜东回忆道。更令他们惊喜的是,这位负责人正是托斯卡纳大区手工业协会的项目经理,她不仅热情地递上名片,还表示希望未来能邀请他们参加相关展览。

3.png

从事陶瓷创作的老夫妇正在看他们制作的介绍册

  “虽然这并不等于直接获得了参展资格,但想到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海外观众了解并喜爱贵州文化,这种感觉实在太棒了。”谈及当时的激动心情,他们依然难掩兴奋。

  文化出海的新探索

  如今,他们已在海外搭建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平台。除了将现有图文资料进行翻译外,还在持续整理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英文内容,努力让更多国际友人认识贵州这座“深山里的文化宝藏”。

  此后,他们应意大利亚洲艺术文化交流协会阿溪老师的邀请前往米兰。在了解他们的项目后,对方邀请他们以驻地艺术家的身份,在米兰TEMPIO DEL FUTURO的东方集市设摊分享贵州文化。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文化展示区别于博物馆的静态陈列,呈现出更加鲜活的文化形态。虽然最初考虑过商业化路径,但在深入村寨采风后,他们转而致力于构建更深层次的文化对话。

  “随着对村寨文化的深入理解,我们逐渐明白,重要的不仅是图案本身,更是这些纹样产生的缘由,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徐炜东表示,“我们更希望传递的是少数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这种智慧对现代生活方式是极好的补充。”

  在他们看来,文化出海的意义远不止于展示。“我们想要打破单一的文化叙事,展现苗族、侗族等多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多样性,正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特质之一。”陈玥汀补充道。

  “文化本身就是金子”

  目前,他们正全力筹备月底在米兰东方集市的正式展示。凭借绘画专业的背景优势,他们继续完善文化介绍图册的制作。兼具东西方艺术修养的两人,能够精准把握文化转换的关键节点。

4.png

在完善介绍册中

  他们表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因为世界人民的吃喝拉撒,日常生活大同小异。这些日常凝练了各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平凡人生历程的图纹与故事,其本身就具有穿越时代限制。语言隔阂的动人力量,寻找和拾起这份文化中的“力量”,是比单纯记录和展示文化“遗产”更能走入人们心灵的传播方式。

  因此,除精心完善介绍手册外,若条件允许,他们还计划引入蜡染体验、少数民族音乐工作坊等多元互动形式。陈玥汀强调,“希望通过多重感官体验,让欧洲观众理解这种文化是如何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回顾这段特别的经历,他们谦逊地表示:“说实话,这并非我们的功劳,文化本身就是金子,总会发光。我们只是尽己所能,做好分内之事。”

  随着展期临近,两位年轻人正在完善介绍手册。他们深知这条路还很漫长,但相信每一次展示都是播种。当越来越多的意大利观众拿着图册,为这些符号背后的智慧而惊叹时,又一颗文化的种子已然飘向远方。(图片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