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在这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保障,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储备。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电改造升级和散煤替代。
现代煤化工产业
立足以主焦煤为主的煤炭资源特点,六盘水不满足于做简单的能源输出地,而是借势而为,厘清以煤焦化为主攻方向的煤炭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循环发展路径,抓实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4个关键环节,全力打造千亿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煤炭产业从“卖资源”向“做产业”转变。

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
【此刻的我们】
“时间15∶44,点位254,报警类型为翻越皮带。”11月9日,立冬刚过,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勺米镇的老地沟煤矿控制室内,AI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准确报送了一次井下违规操作。
老地沟煤矿视频AI智能分析系统于去年6月开始搭建,成为全省率先建成使用视频AI智能分析系统的煤矿企业之一。“老地沟煤矿的算法是37个,根据矿上的实际场景需求来进行算法的定制和匹配,平台已经对井下相应的关键工作面以及相应的重要场所进行全覆盖。”作为该系统的技术支持方,贵州博创智新科技有限公司的驻矿技术人员杨张洋阐释了系统背后的技术原理。
距离老地沟煤矿50公里外的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同样演绎着智能化开采的场景。
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井下采煤机的运行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千米深井下的智能化设备即可精准作业。

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
发耳煤矿是贵州第一处同时实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的矿井,综采面设备远程控制率达95%。其“5G+智能巡检机器人”成为贵州首个落地应用的煤矿井下机器人场景,单班作业人员减少40%,井下开采正走向“少人化”“无人化”,年产煤超100万吨。
“粗”煤亦可“细”作。在地下开采环节,六盘水紧盯开采质效和本质安全,持续提升集约、综合、安全和绿色开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正常生产矿井机械化、辅助系统智能化“两化”改造全覆盖。贵州首批建设的4个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六盘水就有2个。
煤炭从地下被开采出来,其价值攀升之旅才刚刚开始。
作为“十四五”重要基础设施,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是西南地区首个大型智能化煤炭储配基地。基地建有多个封闭式储煤仓,静态储煤能力达120万吨,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
该项目负责人周旺介绍,项目打造智能化数字平台,实现煤炭的高效入库、精准储存,120万吨的静态储煤量让公司有了应急保障能力。

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
不久前,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1.62公里的运煤专线与沪昆铁路相连,全线投运后,煤炭将由此发往全国各地。
就在前一夜,六枝特区的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铁路专用线也迎来首列货物列车——载有34车、2200余吨电煤的列车鸣笛进站。
两条看似普通的铁路专用线,不仅是路企合作的成功实践,更意味着区域物资运输网络再添“新动脉”,为后续把“好矿配给好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铁路专用线。
依托资源与交通优势,六盘水未来将实现煤炭资源的稳定集散、科学配比、高效转运,精准保障周边电厂及工业企业需求。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混凝土泵车与运输卡车往来不息……近期,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繁忙。
“精深用矿”是“富矿精开”的价值核心。六盘水围绕燃料和原料“两条腿”走路,加快实现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全力推进煤化工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实现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进而向更有附加值的材料转变。
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的两台焦炉,采用6.78米超大容积捣固焦炉,充分利用了全干熄焦、烟气及上升管余热回收、煤气精准加热等先进技术。“焦炉煤气,过去只能白白烧掉。现在经过这套系统,却能‘点石成金’,提炼出焦油、粗苯等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该项目煤焦化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华介绍。
从地下到地上,六盘水打造的多元化产业集群,生动诠释了一块煤炭的价值攀升。

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未来5年这样干】
目前,六盘水已建成焦炭产能1080万吨/年生产线。面向未来5年,六盘水规划,“十五五”期间将达到2180万吨/年,届时可产出约87万吨煤焦油、28万吨粗苯、4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
六盘水还将推进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围绕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工原料生产能力,同时加快构建甲醇、烯烃、乙二醇等产业链条,通过上游强基、中游延链、下游提质,不断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跳出煤。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全力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从“靠煤吃饭”向“以煤兴业”的转型升级。(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