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道上,选手们奋力奔跑。黄伶俐 摄
赛事有期,发展无期。2025年六盘水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还是一扇观察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
当3.2万名跑者的脚步远去,经济发展的活水依然在这座城市奔流不息。从“黑色经济”到“绿色动能”、从“资源依赖”到“多元驱动”,十年“六马”跑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以赛为媒: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
十年“六马”告诉我们,体育赛事完全可以超越“为赛而赛”的局限,转变为“以赛为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在这场跨越十年的实践中,六盘水以系统观念统筹马拉松运动、旅游经济与城市发展,催生了“办好一次赛,提升一座城”的综合效益。
以赛为媒,2025年“六马”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3.2万名跑友齐聚六盘水,这本身就是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更为重要的是,马拉松赛事所形成的广泛的传播效应,带动了“中国凉都”城市品牌和知名度的提升。
通过“赛事+”模式,六盘水巧妙地将单一的马拉松赛事扩展为融合运动、文化、旅游、消费四大维度的综合性体育文化季。通过推出美食地图、动感市集、凉都农特产品展销等配套活动,极大丰富了跑友和游客的体验,延长了他们的停留时间,成功将“一日竞赛”变为“半月狂欢”,从而延伸了消费链条、拉长了消费周期。
2024年,六盘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17%、12.4%,全年接待过夜游客614.4万人次,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6%、排全省第二。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入境游客分别增长13.56%、60.28%
融合发展:产业升级的六盘水选择
“六马”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体育赛事的单一范畴,实现了与文旅、餐饮、农业、房地产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1+1”,而是产业链的重构与提升。
2024年、2025年,本土企业贵州刺力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届助力“六马”,探索出一条“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新路径——通过赛事营销、文化体验与特色产品开发,构建起“看赛事、品刺梨、强产业”联动模式,为六盘水特色农业产业对接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提供了有益借鉴,并见证了“六马”从区域性体育赛事升级为拉动消费链、产业链的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转型轨迹。
在餐饮领域,“六马”带来的不只是商机,还有品牌提升。“‘六马’期间,店铺日均接待游客600人左右,大部分是外地游客。”烙翻天烙锅店负责人表示,烙翻天的装修风格融入了民族风情元素,提升了游客对本地特色美食和文化的体验感。通过赛事期间的展示推广,六盘水羊肉粉也逐渐打出了名气,已有不少省外客商主动接洽加盟事宜,这意味着“一碗羊肉粉”的产业链正在向全国延伸。
融合发展的背后,是六盘水对城市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不再孤立地看待体育赛事,而是将其作为拉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通过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倍增。
久久为功: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六马”能够激活经济“一池春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从2013年首届赛事起步,到2025年成为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六盘水用十年的坚持与耕耘,才换来了今日的硕果。
这种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六盘水对赛事品牌的持续培育上。十年来,六盘水始终将“六马”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一年接着一年办、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优化赛事组织、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品牌影响,最终成就了享誉国内外的良好口碑。
体现在产业生态的精心营造上。六盘水没有满足于“六马”本身的成功,而是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激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赛事与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创新打造差异化避暑产品体系,把凉都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红利,推动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
更体现在发展定力的始终保持上。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六盘水始终坚信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六马”品牌建设,最终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十年“六马”证明了,只要找准路径、持之以恒,体育赛事完全能够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这条赛道激活的,不仅是火热的消费数据,更是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全媒体记者 宋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