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2025数博会】贵阳贵安:数智赋能绘就生态新画卷
2025-08-19 09:08:35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初秋时节,黔灵山间,树木翠绿;南明河畔,清波漾漾;湿地浅滩,蒲草轻摇……这是贵阳贵安以生态为墨,用心勾勒出的城市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阳贵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实干担当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良好生态是贵阳贵安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大数据与生态在这里碰撞出璀璨火花。

  近年来,贵阳贵安借力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动能,以数据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构建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推动大数据深度融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各领域,将“大数据”与“大生态”两张城市名片有机融合,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径。如今,贵阳贵安已巧用大数据为生态文明建设装上“智慧大脑”——从环境动态监测到污染精准溯源,从资源高效调度到生态风险预警,精准数据持续赋能科学决策,让绿色发展既有“高颜值”、更具“大智慧”。

  大数据生态监测体系显成效

  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设立贵州贵阳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该站是贵州首个国家级城市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监测指标覆盖气象、水文、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游憩康养等12类,核心数据实时接入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标志着贵阳在生态监测研究领域迈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贵阳贵安深谙此道。近年来,贵阳贵安推动大数据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智慧化管理,生态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让每一寸绿意、每一滴清水都被精准“记录在案”,为生态保护装上了“智慧眼睛”,推动监测从“零散化”向“系统化”、“滞后性”向“前瞻性”跨越,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基石。

  数据赋能,为大气监管的“时效性”按下“加速键”。传统大气质量监测受限于点位稀疏、数据更新滞后、信息壁垒等瓶颈,难以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破解这一难题,贵阳贵安布下“天罗地网”——建成180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实现全市143个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全覆盖。这些“千里眼”实时捕捉的监测数据,悉数汇聚到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化分析精准还原污染过程,助力快速锁定污染源。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发现”,数据驱动下的大气监管,正以更高效率守护着城市的每一缕清新。

  数据赋能,为智慧水务注入“数字内核”,绘就人水和谐共生新图景。为破解水务管理碎片化难题、让研判决策有“数”可依,贵阳贵安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慧水务系统,让水旱灾害、河长制管理、南明河管理、水源管理、水质监测、供水管理、工程管理、节水管理等“一图统揽”,实现水务要素全集成、数字信息资源全共享、管理服务全智能。如今,贵阳贵安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水库、每一段管网都在数据中得到“鲜活呈现”,让水环境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数据赋能,为森林环境装上“智慧守护神”。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癌症”,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对此,贵阳贵安建立起“空中+卫星+地面”的立体监测体系,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实现重点林区监测100%覆盖,并在主要交通要道、景区入口等关键区域布设1014套设备开展重点监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监测体系,拉起松材线虫病防控屏障。

  ……

  如今,数据的力量正渗透到贵阳贵安生态监测的每一个环节。这张由数据编织的生态监测网络,正以更密的覆盖、更快的响应、更准的研判,持续拓展着生态保护的深度与广度,成为贵阳贵安守护绿水青山的“数字神经中枢”。

  打通生态治理“任督二脉”

  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城市绿肺”,翠色浸染间,水杉挺拔而立,成群的白鹭自在栖息,勾勒出“林城绿韵绕湖生”的美丽画卷。

  这样的美丽画卷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其背后更是蕴含着不少“巧思妙想”。贵阳贵安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多地少、生态脆弱,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风险高,且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污染易跨区域扩散,传统治理难以精准。

  而大数据能实时整合分散的污染源、水质、空气等监测数据,快速溯源污染,动态优化治理方案,成为破解复杂污染治理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贵阳贵安始终聚焦“一城一战一整改”,以“六个生态”建设为抓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农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并积极利用大数据深度融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起“智慧治污”新格局——

  建成贵阳市黑烟车及遥感检测系统。相较于传统的道路拦停抽测的方式,黑烟车及遥感监测系统能实现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可以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快速识别和抓拍排放黑烟等明显可见污染物的车辆,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目前已在全市重点路段建设了22套电子抓拍系统,让蓝天“保卫”更加精准高效。

  建成“两湖一库智慧管控平台”。平台设有水文气象、水质监测、水体动态等多个板块,对水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点开“水体动态”下的藻类监测目录,藻类浓度、水体感官级别等信息一览无余,可以及时发现藻类爆发等水体异常现象,对维护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确保水质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建成投用医疗废物条码管理系统。采取“一源一码”方式,对医废转移、暂存、出库、运输及安全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管,有效遏制医疗机构台账造假、申报不实、医废流失、非法买卖等违法行为。

  ……

  大数据与大生态深度融合,让贵阳贵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贵阳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4;28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100%,生态治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得以彰显。

  现在,贵阳贵安天蓝、水绿、景美……处处彰显着生态之城的独特魅力。

  大数据激活生态管理新效能

  到黔灵山公园爬山、去南明河畔跑步、到阿哈湖畔观鸟……这是许多贵阳人的日常。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贵阳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大数据赋能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时间回到2017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建成贵阳市生态云(一期),实现生态环境各业务系统集成、业务数据汇总、基础应用及分析。这一前瞻性举措,如同为生态治理安上“数据中枢”,不仅实现了分散的生态环境业务系统高效集成,更打通了多领域数据壁垒,完成全域生态数据的汇总整合,为后续精准决策埋下“数字伏笔”。

  不仅如此,随着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不断增大,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升级建成贵阳市生态云(二期),构建起“1中心+1平台+2场景”的智慧生态体系——以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为“数据基座”,汇聚全域生态信息;以生态环境智慧决策指挥平台为“神经中枢”,支撑科学调度;再辅以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业务场景与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场景两大“实战阵地”,让大数据深度融入生态环保全链条。

  据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生态云的数据资源中心汇总了国、省、市生态环境系统近3至5年的专题数据,融合有水务、林业等多部门涉及生态环境领域数据。过去,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多次现场复核该地块的“前世今生”,现在,只需在系统内输入查询信息,叠加相关图层,该地块是否有过污染、是否做过土壤调查等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既节约了人工时间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帮助管理土地只是“生态云”的一小部分功能,在平台上,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还规范了从“接件”到“批复”的行政审批内部流程,实现部、省、市三级联网审批互联互通,压缩审批时限,将报告书、报告表办理时限分别由法定的60个、3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7个工作日,助力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8月28日至30日,2025数博会将如约而至。围绕“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的主题,这场盛会将通过系列高端论坛碰撞思想、多元活动凝聚共识、重磅成果引领方向。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为生态治理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AI算法精准预判污染源扩散轨迹,物联网终端实时回传全域生态脉动,数字孪生技术动态模拟生态演变趋势……数博会搭建的创新桥梁,将加速这些前沿技术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实效,让贵阳贵安的绿水青山在数字赋能下更富韧性与活力,持续书写生态与数字共生共荣的精彩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寒)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