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盈枝;颗粒归仓,刺梨飘香。
8月20日上午,水城区2025年刺梨鲜果收购启动仪式在水城区野钟乡发射村举行。空气中弥漫着刺梨特有的清新果香,村民们一早就忙碌林间,将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刺梨轻摘入筐,笑容洋溢。
今年,活动以“刺梨归仓·又见初好”为主题,现场设置了金果采摘、科技赋能、助农分享、田间课堂和抢收竞赛等多个环节,全面展现水城区刺梨产业蓬勃发展的新面貌,标志着新一年的刺梨收购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红宣布水城区2025年刺梨鲜果收购正式启动(黄庆松 摄)
发射村村民李小呙一大早就来到地里采摘刺梨鲜果(李佳琪 摄)
发射村村民李志强带着今天采摘的刺梨鲜果来到收购现场,对于种植刺梨表示信心十足(李佳琪 摄)
刺梨,既是水城区的“黄金果”,更是乡亲们幸福生活的“希望果”。据悉,为确保2025年刺梨鲜果收购工作有序推进,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初好”)已统筹好收购车辆、人员、物资,自8月20日起至10月中下旬,分批次对水城全区23个乡(镇、街道)的刺梨鲜果进行巡回收购。初好承诺按时足额兑现收购资金,让种植户安心;用心做好收购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保质保量采收,筑牢产业根基,切实守护全区刺梨种植户的切身利益,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户将刺梨鲜果倒入果筐中,准备称重(黄庆松 摄)
初好收购农户刺梨鲜果现场(李佳琪 摄)
农户将称重后的刺梨鲜果搬上货车(黄庆松 摄)
六盘水是“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境内分布着野生刺梨455万余株,是刺梨的最佳适生区之一。2014年以来,六盘水选准刺梨作为扶贫主导产业之一,以全产业链投资组合,形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搭建起产业发展平台。刺梨早已成为了生态治理的“生态树”,旅游发展的“景观树”,村民致富的“摇钱树”,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挂在枝头的刺梨鲜果(李佳琪 摄)
现如今刺梨产业已遍布凉都大地,其中水城区作为核心产区,其种植规模已占到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依托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电商平台的渠道开拓以及广大农户的辛勤耕耘,刺梨在水城不仅写下了群众增收致富、产业聚链成势的精彩篇章,未来也将乘着健康消费的东风强势“出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