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一场盛大而神秘的庆典——祭尤节,都会如期上演。这一节日不仅是苗族同胞对祖先的深切缅怀,更是他们传承千年文化的生动体现。
猫鼻岭森林公园
丹寨,这座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西部的小城,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被称为“康养福地”和“天然氧吧”。这里也是苗族同胞的聚居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等8项国家级、24项省级、4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丹寨当之无愧地成为“非遗之乡”。而祭尤节,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宝。
祭尤节,苗语称“农尤”。“农”意为祭或吃,“尤”为人名、族名,旨在祭祀苗族祖先蚩尤。
2024年11月21日,丹寨县扬武镇扬颂村“祭尤节”活动现场
节日当天,来自丹寨县苗族八大支系的同胞代表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盛装,齐聚扬武镇扬颂村蚩尤祠。祭祀仪式庄严肃穆,遵循着传承千年的流程:设祭坛、发大号、颂祭词、献祭品、分酒食。
2024年11月15日,丹寨县扬武镇扬颂苗寨,盛装打扮的苗族村民在祭尤坛前祭祀蚩尤
打火镰取圣火,象征着传承与希望;鸣铁炮、鸣大号,宣告着祭祀的开始。祭坛上,摆放着9个土碗,分别斟上甜辣酒,还有9张枸树叶、9张青菜叶、9条鲤鱼,这些祭品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祭师念诵祭词,声音低沉而庄重,每一段祭词都饱含着对祖先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期许;祭祀结束后,大家共享祭品,感受着祖先的庇佑和家族的团聚。
如今的祭尤节,不仅是一场祭祀活动,更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除了传统的祭祀仪式,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民族医药文化展、《方尤》歌舞诗剧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如扳手劲、扭扁担等,充满了趣味与欢乐;民族医药文化展,展示了苗族独特的医药智慧;《方尤》歌舞诗剧,通过声光电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将苗族的历史与传说搬上舞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2024年12月1日,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村民在“祭尤节”祭祀仪式中围着祭祀台跳芦笙舞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丹寨祭尤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体验,游客们与当地苗族同胞手拉手,一起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轻盈的锦鸡舞,吹奏起欢快的芦笙,沉浸在这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
祭尤节,让丹寨的民族文化走出深山,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