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的刺梨种植基地迎来丰收。黄澄澄的刺梨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装车。晌午刚过,村民叶盛友便拉着满满一车刺梨来到收购处。收购员张福艳亮着嗓门报数,手里熟练地登记农户信息。
几十名村民陆续将刺梨运来,称重、装车、登记,笑声和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刺梨特有的清香。
六枝特区梭戛乡的刺梨种植基地迎来丰收
收购员张福艳正在登记农户的信息
据了解,梭戛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刺梨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引进“贵农5号”等优良品种,采取“合作社 企业 农户”模式,有效解决了种植技术与销售难题。
梭戛乡的刺梨产业形成品牌化
“现在厂家直接上门收购,再也不愁卖了!”沙子村种植户付锡海欣喜地说,“我家11亩刺梨,产量超3万斤,明年加强管护,收入还能再涨。”稳定的销路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更加安心地投入生产。
农户展示刺梨品质
目前,仅沙子村刺梨种植面积就达800亩,带动150户农户参与发展,惠及群众600余人。刺梨产业不仅让种植户直接增收,还在采收季节为当地村民提供大量就近就业机会。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刺梨,正成为梭戛乡乡村振兴路上的“黄金果”,为农户铺就一条坚实的致富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岑月)
六枝特区梭戛乡全景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