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展会受追捧,贵州酸汤“征服”万千餐桌
2025-10-22 11:58:12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贵州人民对酸汤可谓情有独钟。10月19日,在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南部片区)展厅内,一口大锅咕嘟冒着热气,橙红色的酸汤在锅中翻滚,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品尝。

  酸汤作为贵州的美食名片,正凭借其独特的酸爽风味和健康特性,征服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味蕾。

展会受追捧,贵州酸汤“征服”万千餐桌_fororder_dD0xNzYwOTI2MDUyX3I9MjVlYzI2MWRfdz03MjBfcT0xMDBfZT1wbmc=

  老字号的坚守与创新

  “老字号了哈,都可以试一下!”贵州知名酸汤品牌老凯俚的展位前,销售王兴兰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她所在的展台围满了试吃的市民,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我们的销量非常棒,已经快破万单了。”王兴兰告诉记者,他们的非遗红油老酸汤采用毛辣果,使用土坛密封发酵180天而成。“它很百搭,吃酸汤鱼、酸汤粉、酸汤牛肉、酸汤面都可以用。”

展会受追捧,贵州酸汤“征服”万千餐桌_fororder_dD0xNzYwOTI2MTYwX3I9ZGQ5ZjEyYmFfdz03MjBfcT0xMDBfZT1wbmc=

  “28元一包,买二送一。”亲民的价格和便捷的食用方式让这款产品备受青睐。王兴兰说,不仅在展会上,各大电商平台和实体门店也都有销售,价格统一。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加上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包装设计,让传统酸汤走出大山,走进了都市的货架和年轻人的餐桌。

  非遗酸汤“饮”领新潮

  在贵州苗厨酸汤食品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种创新的酸汤饮料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我们主要推出的是酸汤饮料,由白酸汤做成。”公司销售刘文元介绍,酸汤制作技艺是凯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父亲正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展会受追捧,贵州酸汤“征服”万千餐桌_fororder_dD0xNzYwOTI2Mjg2X3I9NzhlYTkyNDFfdz03MjBfcT0xMDBfZT1wbmc=

  这次展会,他们带来了酸汤刺梨、酸汤百香果和酸汤蓝莓三种口味的饮料,其中酸汤百香果卖得最好。“我们8月份才研发成功,10月份刚刚上市。”刘文元说,创新产品得到了市场积极回应,三天展会期间,仅贵阳展厅销售额就突破1万元。“味道可以啊!”来自山东的王先生品尝后表示,“我是第一次喝这个贵州酸汤和刺梨结合的饮料,很特别。”

  更令他兴奋的是合作机遇,“有合作意向的商家有100家。”这些合作伙伴包括网红带货团队、农产品店、供销社等,显示出酸汤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

  “刺梨味道喝出来了,酸汤味我觉得还可以。”贵阳市民吴燕在品尝酸汤百香果饮料后表示,“作为女生,我还是挺喜欢喝这个的。”她认为,将贵州的百香果和白酸汤结合得很好,值得推荐。

  从深山走向全国

  消费者的认可背后,是贵州酸汤产业多年的积累与发展。贵州酸汤与重庆火锅底料、北方涮羊肉火锅底料并称为中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其独特的酸味源自贵州特有的微生物发酵环境。

  2024年,仅黔东南州酸汤产业产值已突破25亿元,全省形成了覆盖调味品、火锅底料、方便食品、预制菜等多品类的产业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近200亿元。

展会受追捧,贵州酸汤“征服”万千餐桌_fororder_dD0xNzYwOTI2NDMyX3I9ZGE3ZjZhZDhfdz03MjBfcT0xMDBfZT1wbmc=

  近年来,不少酸汤品牌企业在省外开设门店,将这一特色风味带向全国。随着预制菜和方便食品市场的兴起,贵州酸汤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传统的火锅底料到创新的酸汤饮料,产品的多元化满足了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贵州酸汤,这一承载着非遗技艺的传统风味,正在成为“全国的味道”。

  “贵州酸汤必将从一方风物走向全国餐桌,从传统美食升级为现代产业。”贵州省酸汤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泽刚说,酸汤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从地方小吃到全国性产品,贵州酸汤的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这股独特的酸香味,正从贵州的深山苗寨,飘向全国的千家万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