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即将开幕。连日来,黔东南州丹寨县各乡镇(街道)正紧锣密鼓、精心筹备。其中,扬武镇已全方位准备就绪,静待盛会启幕、精彩亮相。
早晨7点,扬武镇“婚俗文化”方阵中的“新娘”扮演者们便开始对镜梳妆——盘起乌发、描画柳眉、穿上婚服、佩戴银饰。历经三个多小时的精心打扮,一套完整的新娘盛装终于完成。随后,“新娘”与“新郎”们结对相伴,手撑红伞,走入金黄的稻田中认真排练队形。
丹寨县扬武镇婚俗文化方阵排练队形
丹寨县扬武镇联盟村村民李怀团看着身上的服装说:“我们希望通过苗族传统服装的展示和银饰的佩戴,让更多人了解到苗族的风俗文化,让大家喜欢上我们的民族服装。欢迎大家来丹寨,一起参与其中。”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自女儿出生起,母亲便开始为她筹备嫁衣,从服饰、头饰到银饰,每一样都需在女儿成年之前精心备齐。无论是服饰上的一针一线,还是银饰上的一敲一锤,都承载着父母对女儿无尽的爱与牵挂,也寄托着对她未来美满生活的深切祝福。
苗家姑娘对镜梳妆、穿婚服
“绣一条腰带就要绣三四个月,苗族每个妈妈都会绣,给女儿在出嫁的时候穿。这对于我们苗家姑娘来说是特别珍贵的,是来自妈妈的爱。”丹寨县扬武镇龙塘村村民王贵萍说。
除“婚俗文化”方阵外,扬武镇还重点打造了“蜡染技艺”与“农耕文化”两大巡游方阵。这些天,各蜡染工坊的手艺人都在加紧筹备巡游作品,其中“8米蜡染展画”和“苗族龙型玩偶”最具代表性。此外,农耕文化展区,早早备齐风簸机、犁等各类传统农具,也将在巡游当天逐一亮相,展现苗族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蜡染画娘赶制画布
本次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扬武镇共组织了包含“婚俗文化、蜡染技艺、农耕文化”等主题的5个方阵,参与人数约700人。此外,在巡游当天,扬武镇还计划将“硒锌米”“硒锌茶”等当地特产搬上“舞台”。(文/图 赵唯茜 何宣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