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丹寨:蜡染布上生花 鸟笼架间藏艺
2025-09-15 14:44: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颜观潮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素有“非遗之乡”的美誉,拥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与鸟笼编织技艺便位列其中。近年来,丹寨县不断求新求变,深入挖掘“老技艺”的“新路径”,通过“文旅融合”与“创新设计”,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丹寨县龙泉镇的一家蜡染工作室内,传承人王永霞正专注地为文创产品绘制图案。游客们在她的引导下认真描摹,她从执蜡刀的手势、绘制手法到图案,都耐心地向游客讲解,沉浸式体验传统蜡染技艺的独特魅力。

贵州丹寨:蜡染布上生花 鸟笼架间藏艺_fororder_蜡染县级传承人王永霞正在做柿染  徐鑫缘摄

王永霞正在做

  王永霞是丹寨县蜡染技艺县级传承人,今年已是她与蜡染相伴的第八年。为了让蜡染技艺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她于2020年创立了“丹十二工作室”,在坚持绘制传统纹样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开发了相机包、手提包、手机挂链等形式多样的蜡染文创产品,同时创新采用密蒙花等植物作为染料,制作出了多姿多彩的染制品。

  “除了蓝底白花的蜡染之外,我还做了其他的颜色,比如薯莨染、柿染等,我也很期待这次的非遗周能把我们自己的衣服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少数民族的非遗。”王永霞说。

贵州丹寨:蜡染布上生花 鸟笼架间藏艺_fororder_蜡染县级传承人王永霞正在画蜡  徐鑫缘摄

王永霞正在画蜡

  除了苗族蜡染,鸟笼编织技艺也是丹寨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之一。位于丹寨县龙泉镇的卡拉村,是远近闻名的“鸟笼之乡”。以往,村民世代以制作鸟笼为生,随着时代发展,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将鸟笼“玩”出了新花样。

  “我从2005年嫁到卡拉村来就一直跟家人一起学做鸟笼,至今已经有20年了。最大的收获是传承了这门技艺,而且我们还把鸟笼这门技艺转化创新,做一些鸟笼灯罩、书架、耳环等一些工艺品、装饰品。”丹寨县鸟笼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王秋说。

  小小鸟笼在王秋手中千变万化,但如何让它们走出村寨仍是一道难题。敢于创新的她,想到与旅游业融合,按照游客需求精心打造了鸟笼研学深度体验课程,每年前来体验这项技艺的游客平均累计达到了上万余人次。

贵州丹寨:蜡染布上生花 鸟笼架间藏艺_fororder_鸟笼县级传承人王秋正在编织鸟笼底  徐鑫缘摄

王秋正在编织鸟笼

  作为丹寨县远近闻名的鸟笼编织技艺,纯手工打造鸟笼书架、鸟笼灯罩、摆件等精美工艺品也将在9月16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活动中亮相,为这场非遗盛宴增添色彩。

  “这次非遗周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鸟笼、工艺品和装饰品,等到非遗周那一天为我们的游客展示,对我们的非遗技艺也能起到推广和宣传作用。”王秋说。(文/图 姚登月 徐鑫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