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厂区。 (受访企业供图)

舞水云台智慧苗绣产业化车间。 (受访企业供图)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受访企业供图)

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玻璃全自动化生产线。 潘德玉 摄

遵义铝业厂区。 (受访企业供图)

贵州习酒“5G智慧仓储+数字化工厂”生产现场。 (受访企业供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历史交汇点,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推动全省工业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
从酱酒酿造到玻璃生产,从电缆制造到非遗传承,一批工业企业正以数字技术重塑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一场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工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能。
■“灯塔”引航 智能制造点亮工业转型新坐标
在贵阳市修文县的扎佐工业园,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AGV小车自动搬运、智能系统实时调度——这座“灯塔工厂”正以高度自动化和数据驱动的生产模式,实现工艺革新与效能提升的双重突破。
2025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联合发布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贵州轮胎成功入选,成为全国轮胎行业首家、贵州省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填补了贵州在全球智能制造顶级标杆领域的空白。“‘灯塔工厂’不仅是荣誉,更是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贵州持续推进“万企融合”战略、实施“AI赋能行动”的成果缩影。
“灯塔工厂”的本质,是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实现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全链条的智能化协同。贵州轮胎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ERP、MES等系统,仅需25秒便可快速精准完成一条胎圈制造,相较传统人力,效率提高68%。尤其是新引进的全自动硫化机应用,相较于传统硫化生产线节能15%。一系列数字化改造,公司产能提升了46%,用工人数减少了5%。
不只贵州轮胎,全省智能工厂建设正梯次推进。2025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遴选贵州轮胎、中安科技、明钧玻璃、玉蝶电工、中伟新材料5家企业为先进级智能工厂示范单位,形成“标杆引领、全域跟进”的发展格局。其中,中安科技正朝着“黑灯工厂”目标迈进,其电缆生产车间已实现数字孪生大屏实时监控温度、转速、合格率等参数,技术员通过平板与大模型交互,3分钟内即可获取最新工艺标准,彻底告别“翻文件、找资料”的低效模式。
“我们做过统计,技术员平均每天要花2小时至3小时查阅资料,现在几乎为零。”中安科技信息化经理向科介绍。企业级知识库大模型整合了6867份文件,涵盖生产规范、质量标准、安全规程等内容,实现了“对话式智能问答”。这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老员工的经验得以沉淀,新员工快速上手,真正实现了“知识找人”。
在毕节高新区,明钧玻璃的二线升级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工程将建成“一窑双线”智能化浮法玻璃生产线,实现小批量、多品种柔性生产。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天然气消耗量预计下降10%以上,年节约成本数千万元。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单线每小时发电3000多度,绿色低碳成为企业发展的底色。其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检测系统可识别微米级缺陷,产品优良率提升至98%以上,单位产品成本下降40%。
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智能制造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关乎企业生存与竞争力的“必选项”。正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所强调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贵州正以“灯塔工厂”为引领,推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
■“大模型+”破局 人工智能激活产业新动能
如果说智能制造是“硬件升级”,那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则是“软件革命”。近年来,贵州紧抓大模型技术发展机遇,推动AI深度融入工业场景,催生出一批“数据驱动决策”的创新范式。
在遵义铝业,电解铝工艺优化预测大模型可实现年节约用电成本数千万元;在黔玻永太,配料优化及质量预测大模型将配料误差率从5%压缩至2%以内,质量预测准确率达95%;在贵州磷化集团,AI大模型深度植入全球最大磷石膏循环利用装置,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智能闭环,推动生产更安全、稳定、高效。
而在酱酒行业,贵州习酒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今年9月,习酒生产预测大模型1.0正式亮相。该模型整合近十年生产数据与百万级实验记录,涵盖投粮、投曲、环境温湿度、微生物群落等多维参数,不仅能预测下一轮基酒产量,还可反向推导最佳工艺参数,实现“双向优化”。
“过去靠老师傅的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习酒数信中心负责人坦言。尽管大模型刚投入使用,但初步数据显示预测准确率已达95%以上,出酒质量稳定性显著提升,好酒出酒率有效提高。未来,随着制曲环节传感器的全面部署,模型将持续迭代升级,最终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决策。
“我们与北京大学共建‘酱酒行业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克数据采集难题。”该负责人介绍。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应采尽采、能采尽采”,彻底改变人工填报的传统方式,确保数据真实、及时、完整。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正是贵州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黔东南州施秉县的特色民族刺绣产业园内,舞水云台公司自主研发的“贵州苗绣AI创艺赋能产业融合大模型平台”,构建上万幅传统纹样数据库,通过AIGC技术实现“文生图”“图生图”等功能,设计周期从一周至两周缩短至三天,设计成本降低三分之二,生产效率提升80%以上。
“我们不是用机器取代传统,而是让科技成为苗绣走向世界的翅膀。”该公司董事长龙禄颖说。AI系统能将“蝴蝶妈妈”等民族图腾转化为符合国际审美的设计语言,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今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3000万元。这根由AI牵引的绣线,串起的不仅是图案与布料,更是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全球、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在贵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舞水云台以“一针一线一代码”的执着,走出了一条“非遗+科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从“技术秀”走向“真应用”,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场景赋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贵州积极响应,出台《培育发展工业大模型 赋能全省新型工业化调研工作方案》,调研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我省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开展场景化应用攻关,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路径,推动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还设立专项资金,今年以来支持相关项目24个,总金额达4760万元,并遴选构建年度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形成“实数融合”支撑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0余个项目入选国家试点示范和典型案例,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有色、化工、酱酒、建材等行业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展现出强劲的赋能效应。
■“数实融合”跃升 从“跟跑”到“领跑”的贵州实践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贵州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的结合点,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四五”初期,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仅为47.7,排名全国第21位。而截至目前,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3.5,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呈现出“稳步提速、后发赶超”的发展态势。全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5.2%、81%,较“十三五”末期分别提高26.8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这一跃升的背后,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同频共振。国家层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相继出台,明确“以场景数字化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等原则,为地方提供政策指引。贵州则立足省情,提出“一业一指引、一业一标杆、一业一平台”的融合路径,聚焦现代化工、基础材料、酱酒、能源等重点行业,加大场景开发,建设产业数联网,推动行业数据汇聚,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的“真金白银”换来企业发展的“真实范例”,勾勒出贵州工业数实融合发展的清晰图景。截至目前,全省“上云用云”企业超5万家,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61.5%,排名全国第11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走在前列。支持中安科技通过数据资产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成为我省工业领域“首单”、国内领先案例。截至目前,全省工信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达520件,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1.41亿元,培育工信数据知识产权领军企业6家。“数据变资产、资产可融资”新路径的探索,不仅激活了企业数据价值,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与此同时,“贵州服务”也在走深向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团队深入1000余家企业开展评估诊断,“量身定制”转型方案,激发了工业企业“智转数改”的动力。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明钧玻璃副总经理李伟军感慨。面对行业内卷,企业唯有依靠数字化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才能赢得发展空间。如今,从“搬砖烧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融合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制造高地,传统工业的面貌正在被重塑。
■ 描绘蓝图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贵州正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全面描绘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蓝图。
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贵州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印发《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打造一批示范工厂、培育一批解决方案供应商、建成一批实用服务平台。
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持续的政策支持与生态营造。下一步,贵州将深化“AI赋能行动”,聚焦酱酒、煤矿、化工等行业,培育一批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推动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微企业用平台,形成“链条式”转型路径;强化数据驱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中安科技规划2025年建成数据中台、2026年实现5G智慧工厂升级、2027年智能制造成熟度达4级;黔玻永太将构建数字孪生平台,模拟全产线运行状态;舞水云台计划将AI延伸至供应链预测与虚拟试穿体验;其亚铝业则描绘“数字矿山”蓝图,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工作模式。
“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贵州正以此为遵循,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工业血脉,让每一次生产调度、每一道工艺参数、每一项管理决策都因数据而更精准、因智能而更高效。
从“灯塔工厂”闪耀西南,到“AI+制造”遍地开花;从“数据孤岛”走向“平台互联”,从“经验驱动”迈向“模型决策”,贵州工业企业正以一场看似静水深流实则波澜壮阔的变革,不仅重塑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更优化了产业生态、提升了产业效能,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张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