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雨润,薄雾漫坡。11月11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羊场镇塘旗屯村淫羊藿种植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新开垦整地的坡地上,一排排刚种下的淫羊藿苗绿意盎然,20余名村民趁着土壤墒情正好,手持小锄打窝、施底肥、栽种,指尖轻垄间,带着湿气的泥土裹住幼苗根部,为这茬“第一年落户”的淫羊藿筑牢根基。

村民正在种植淫羊藿
“第一年计划种植100亩淫羊藿,预计总产量达80吨,亩产值可达到1万元。”塘旗屯村淫羊藿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泽武蹲在苗垄间,算起“致富账”,喜上眉梢。
李泽武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镇远人,2005年从贵阳中医学院中医药专业毕业后,深耕中药材行业多年,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返乡后,恰逢塘旗屯村推广产业发展政策,怀揣乡村振兴情怀与专业积累,在做好市场调研和选品后,他毅然掏出200万元家底投资中药材淫羊藿种植,致力于打造国家标准药品种植基地。

村民正在种植淫羊藿
为何选择扎根羊场?李泽武直言,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都是淫羊藿生长的“理想家园”。基地精选凯里引进的淫羊藿箭叶1号品种,其淫羊藿苷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倍到5倍,还特邀贵州中药植物研究所提供选品指导。目前已与药业公司签订了80吨收购订单,彻底打通了销路的堵点。
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让闲置坡地“活”了起来,还常年吸纳25名到30名村民务工就业,优先采购农家肥,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就业有薪金、农资出售有收益”的三重增收。

刚种下的淫羊藿苗
“在家门口干活,一天130元,既能照顾家里还能挣到现钱,比外头打工舒心多了!”塘旗屯村村民李邦珍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满是笑意。
如今,这片曾经闲置的坡地已变身“黄金种植园”。以淫羊藿为支撑点,羊场镇盘活林下资源,串起“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让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绿水青山间种出可持续的“致富新希望”。(文/图 叶大霞 王晏鑫)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